• 豪门国际

  • 嘉兴市豪门国际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当前页: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传真 返回

    城乡公交步入“全域公交”时代

    发布日期 :2018-01-04 16:37 信息来源:嘉通集团

    来源 :南湖晚报  记者  吴晓宇  通讯员  王淑珍

    城乡公交一体化,可谓“十年磨一剑”。

    嘉兴以首创精神 ,在全省率先改革城乡客运管理模式。2003年、2009年两次进行公交改革,目标是打破城市公交与农村客运二元分割的局面。

    公交改革落地有声 。

    2005年 ,我市大力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一系列重大体制改革提上日程,一整套扶持公交发展的政策和机制逐步建立完善。

    2009年10月,嘉兴市国鸿汽车运输有限公司开始对嘉兴市区原有202辆民营城乡公交车进行收购,11月底完成车辆收购和人员安置 ,全部挂上“国字号”,实行城乡一体的“公益票价”。

    时至今日 ,嘉兴市区构建起了真正意义上完全融合的城乡公交体制,城乡共享、相互衔接、布局合理、方便快捷的公交网络实现市域全覆盖 。

    破除城乡藩篱 公交先行

    从嘉兴火车站出发 ,到南湖区凤桥镇汽车站,这条城乡公交线路,驾驶员沈水根已跑了21年 。在这不短的时日里 ,这条城乡公交线路几易其名 ,叫过101、211等,载过的乘客不计其数。2016年12月1日 ,这条线路被命名为“游1”路 ,成为嘉兴市区首条旅游公交专线。

    令沈水根最铭记于心的 ,是这条城乡公交线路还叫101路时 ,迎来了一位“特殊的乘客” 。

    习书记从嘉兴火车站上车,到凤桥三星村公交站下车,离开时,他走过来跟我握手 。”沈水根永远记得2004年3月23日下午发生的那一幕,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乘坐嘉兴的城乡公交 ,还现场察看了101路三星村站点公交线路牌等。

    自2003年起 ,嘉兴的城乡客运管理模式一直跑在全省前列。2009年,市区城乡公交运营体制改革“破冰”,市财政总投资7200万元左右,37条线路的202辆民营公交车全部挂上“国字号”,由国鸿公交正式接手运营 。至此,市区公交实现了经营体制 、价格机制、扶持政策的全面统一 ,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公交”成为现实 。

    家住市区纺工路的郭女士是游1路的常客 ,也是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革的受益者。“我家在市区,工作在凤桥,如果没有这趟车 ,我就要自己买车开车 ,不仅自己累得慌,私家车多了对城市空气环境也不好啊。”正是因为有游1路 ,这几年来,郭女士可以掐准点出门坐公交车 ,虽然路上花费的时间比自己开车长了一点 ,但她表示并不在意 ,“可以在车上打打瞌睡 、聊聊天,比起自己集中精力开车,坐公交车舒服多了 。”

    作为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革的亲历者 ,在2009年的公交改革中,此前自己买车经营的沈水根主动“交了车钥匙”。“成为国鸿公交的一名专职驾驶员后,不用像自己做生意时那样赶着开车了,现在的乘客坐公交车更有安全感了 。”沈水根说 。

    对于家住秀洲区王江泾镇华联村的“公交达人”张女士来讲,在嘉兴市区找到工作后,每天上下班都会乘坐城乡公交车 。虽然25公里左右的路要花费1个多小时,并且要换3趟公交车,但她觉得这样的出行方式还是比较方便的。“更让我开心的是 ,城乡公交夜班车开通后,就是晚上临时要加个班,我也不怕了。”张女士说。

    2015年7月9日,651路城乡公交夜班车的开通,标志着嘉兴市区至各乡镇全面实现了城乡夜班公交全覆盖。“真正实现了乡镇和市区的同城化,不仅方便了城乡居民的夜间出行,而且有利于促进乡镇的发展 。”国鸿汽运公司副总经理韩一峰称。

    紧跟百姓脚步  线网优化不停步

    昨天上午11点左右,一辆233路公交车刚打开车门,手里早早捏着市民卡的叶敏,快速地刷卡上车。

    现在233路开到大云汽车站,可以说是公交车直接开到了我家门口,方便多了!”对于在嘉善工作、生活,但每个月总有四五次需要到嘉兴市区办事的叶敏来讲,233路公交车冲破行政区域的限制、实现“一站延伸”让她的出行之路变得非常顺畅,“现在坐公交车确实越来越便捷了 。”

    2016年12月1日,国鸿公交开通了嘉兴市第一条跨县域二级公交线路233路,该线路终点站由云东调整延伸至嘉善大云汽车站,从而突破了市区和县之间行政区域的限制,满足了两地百姓对公交出行的期望 。

    现在来嘉兴市区医院看病,坐233路很方便 ,而且刷老人卡坐车还免费呢。”记者采访当天,碰到了一位准备回大云的大爷 ,他告诉记者 ,他经常坐233路到嘉兴火车站,然后去武警浙江总队嘉兴医院、市第二医院、市第一医院等看病 ,非常方便。

    城乡公交线网的优化一直紧跟百姓的脚步,每年都有不少线路会“动一动” ,以满足百姓的出行需求。在2017年的最后一天,城乡公交271路起点站,从嘉兴汽车北站延伸至秀洲区行政中心公交枢纽站,以更方便从王江泾来的居民至大润发、江南摩尔等商业氛围较浓的地段。“把起点站延伸至秀洲区行政中心公交枢纽站,也能方便百姓换乘出行。”韩一峰告诉记者,秀洲区行政中心公交枢纽站位于秀洲区政府西南侧地块,共设2个发车站台 ,可始发6条公交线路 ,“城市与城乡公交线路可以无缝接驳,有利于线网发挥综合效率,老百姓换乘线路也更为灵活、便捷 。”

    线网优化还会应百姓的要求增加新的城乡公交线路。“虽然家和工作的单位在一个镇上,但因为没有公交 ,出行也很不便。”在亚特工业园上班的马先生的心声被传达到了国鸿公交 。2017年4月1日 ,国鸿公交结合“两美”嘉兴建设等要求,开通了301路(余新—亚特工业园)镇区公交线路,以解决亚特工业园区广大员工的出行难问题,促进园区快速稳定发展 。

    下一步 ,国鸿公交将继续围绕特色小城镇建设开通更多镇区公交线路 ,提高城乡公交出行分担率。”韩一峰表示 。

    对于城乡公交线网优化感受最深的,也许是王江泾镇中心小学的家长们。一名家长感慨地说 :“因为有了公交车,我们也放心了孩子独自上下学 。”

    截至2015年8月 ,市政府下达国鸿公交的农村小学生上下学保障工程任务已经完成 ,并实现了全覆盖,为广大农村小学生上下学提供了更安全、更方便的豪门国际保障 。

    打造公交服务均等化  镇村公交走向标准化

    对嘉兴百姓来讲 ,出门坐公交已经不是难事,因为嘉兴所有的建制村全部建有公交始发站,通客车率100%。嘉兴的城乡公交一体化水平在全国保持领先地位。

    但对于王江泾镇的居民来讲,让他们更深切感受到镇村与城市市区无差别的是,当地的公交车更加准点了。

    以前我们坐公交车,是凭着自己的坐车经验 ,觉得这个时候车该来了 。现在我们坐公交车 ,都是掐着时间来的,公交车不会迟到也不会早走 ,我们也享受到了城里的公交服务。”王江泾镇居民何先生这样告诉记者 。

    而这一切的变化,来自于我市城乡公交的创新。“王江泾镇公交枢纽站是我市镇村公交服务标准化的国家试点。目前 ,我市的镇村公交服务标准化已顺利通过国家标准化委员会的中期评估。”韩一峰表示,在市运管局的指导下,他们正在全面推进镇村公交标准化,目标是打造“全域公交”。

    在秀洲区王江泾镇公交枢纽站 ,记者也体会到了标准化带来的不同 。在这个公交枢纽站 ,一排整洁的黄色公交车有着统一的镇村公交标识,走进车内,公交站点示意图、乘车安全提示等都有统一的位置和模式。不仅硬件有标准,驾驶员的安全操作和服务,也有严格的规定和标准。

    过去我们开车,还允许用蓝牙接听电话 ,但现在规定,行车途中绝对不能接听电话 。”271路驾驶员陈华告诉记者 ,在开车途中不能喝水也有严格的规定 ,而且车辆的准点率、发班按照规定时间等都执行了起来 ,“乘客满意度大幅上升,而且近几年来,同事中还涌现了很多拾金不昧 、见义勇为、救死扶伤等事迹,不少还上了电台、报纸呢。”

    将来这样的城乡公交嘉兴会越来越多,让更多的嘉兴人更好地享受城乡公交一体化的便捷和实惠 。”韩一峰称。

    近年来 ,国鸿公交在车辆采购方面也不断改进。截至目前,清洁能源及新能源公交车已占总车辆数的57%,同时不断提高车辆配置 ,尤其是今年采购的车辆 ,不仅注重舒适度,而且安装了“一键爆玻”装置,部分车辆还配置了快速灭火喷淋系统,提升了安全性。

    我们还大力利用科技创新,实现移动支付 ,打造‘一车一文化、一线一主题’的公交车厢文化,让百姓乘车的体验越来越好。”韩一峰表示 ,“‘以民生为本’是国鸿公交一直秉持的理念 ,我们会更加科学合理地优化布局公交线网 ,为大家提供准点、便捷、舒适、支付方便的城乡公交。”


  • XML地图